盛夏的宁乡,稻田翻滚着绿浪,青绿的山间蝉鸣奏乐。2025-08-03的正午,中南大学“乡遇青春”支教团的八名成员踏进了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黄材镇月山村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开启了这场为期两周的“三下乡”实践征程。
此次实践围绕支教展开,为63位同学开设了为期10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团队以调研贴近这片土地,通过家访倾听童心,以多元课堂滋养心灵,用陪伴拉近心灵距离,最终以一场与村民们共同举办的欢送晚会,为旅程画上句点。团队每一位成员都以实际行动,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深深镌刻在月山的土地上。
家访调研:倾听童心深处的期盼
家访调研是支教探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跨过了课堂的边界,让支教者跳出“教知识”的窠臼,学会以孩子的视角丈量成长的刻度。中南大学乡遇青春支教团的八名成员在探讨商定后,开启了这一场俯身倾听童心的修行。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调研图/左佳渝)
“老师,你愿意来我家吗?”学生一次意料之外的询问,愈发坚定了支教团躬身实践的决心。于是,在宁乡月山村一个平静的午后,大部队分批出发了。听闻老师要家访,孩童们早已提前到来,主动拉起老师的手,带领其亲自叩响遮掩的房门。步行途中,蝉鸣的嘈杂盖不住稚嫩的欢声笑语,奔腾的溪水流淌至他们来时的方向。师生间交谈甚欢,从地里的蟋蟀聊到天上的星星,从大山的尽头聊到一棵树梦想,转眼间,便到达了学生栖居的“港湾”。
二年级学生小涵的家中,爷爷奶奶提起孙子满脸骄傲:“小涵特别乖,根本不用操心。”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聪慧懂事,得到支教老师肯定时,小涵害羞地躲到一旁,老人脸上满是欣慰。三年级女孩小平则带着期待与忐忑邀请老师家访:“没有空调,可能会很热。”闷热的房间里,小平主动切西瓜、搬椅子,声音却因为激动而带着颤抖。其父亲常年在广东打工,母亲务农,谈及孩子学习,父亲坦言:“想让她读好书,可我们辅导不了。你们来了,我们轻松多了。”当支教队员提出可通过微信提供长期帮助时,小平眼角泛起泪光。
当家访的门轴轻轻转动,支教团从中看到了孩子们课堂之外的另一面:课堂上“难缠”的小孩,在家是孝顺长辈的乖宝宝;调皮好动的孩子,会把好吃的打包给妈妈;不愿上课的“叛逆”小孩,实则是懂事包容的好哥哥。这些发现让团队更深刻理解“因材施教”的意义——教育应如春风化雨,让每颗种子都能按自己的节奏生长。
家访让支教团拿到了解开孩子精神世界之门的密钥。同时,这扇门,也推开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当一棵树被爱时,他就已经被浇灌。要因材施教,让花成花,树成树。
多元课堂:让教育超越课本边界
课堂是队员们与孩子们对话的主阵地,十天的特色课程如同十把钥匙,打开了不同的世界。石头画、树叶画、黏土画等艺术课程成为提升孩子们审美能力的“钥匙”,孩子们用小河里的鹅卵石描绘田野与卡车,用五彩黏土捏出纯粹的笑脸;科学实验课上,静电气球、火山喷发、纸花开放等趣味实验轮番上演,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科学的奇妙魅力,在动手与观察中种下探索世界的种子。队员们也通过分享自身专业与家乡故事,为孩子们勾勒出外面世界的美好轮廓。
感恩教育与离别教育则引导孩子们珍视亲情、学会感恩,在《寻梦环游记》观影课后,平时调皮的小源红着眼眶分享对爷爷的思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离别教育”的意义——不是接受失去,而是珍藏记忆,让爱与思念在心中永恒。同时,安全教育课增强了孩子们对身边隐患的观察与防范意识,让成长多了一份保障。
每天的体育课是孩子们的最期待的时间。队员们带着大家玩“老鹰捉小鸡”“一二三木头人”,看着他们在村部的院子里疯跑,汗水浸湿的头发贴在额头上。这些奔跑与欢笑里,藏着比“德智体美劳”更简单的真理:教育,首先是让孩子们像孩子一样快乐。
(孩子们在课堂上制作树叶画图/左佳渝)
支教活动中,温暖的瞬间感动了每一位成员的心:树叶画课程结束后,学生小平羞怯地将亲手制作的树叶贺卡送给队员,用真挚礼物传递心意;手工课上,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作品中绽放……这些点滴细节,不仅是支教成果的生动体现,更见证着孩子们在全面发展道路上的成长与蜕变。
此次支教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更让人们看到:教育的本质,是用爱与陪伴守护童真,用多元课程滋养心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的贴近:比课程表更长的陪伴
课堂铃声的落幕,恰是心与心贴近的开始。成员们试着与孩子们交朋友,常常与同学们在村中做游戏,打水仗,畅聊他们的兴趣爱好。每逢傍晚来临,往常安静的村部院子里盈满了欢声笑语。简单的互动里,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渐渐消融,友谊在奔跑与欢笑中悄然生长。
但陪伴不仅是共享欢乐,更要读懂沉默背后的心事。一天上午,队员小赵和小罗在空房间教育与其他成员发生一些口角争执的二年级的小锐同学。在缓缓引导下,孩子从沉默不语到敞开心扉,打开了老师了解他的一扇窗,也解读了吵架遮掩下的深层原因。“他们对我要求很高……”孩子哽咽着倾诉家庭的困扰,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盼与现实成绩的紧密相连成为了小锐同学藏在心底的伤疤。两位队员静静倾听,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并主动去家访与父母进行了深入沟通。自此以后,每天清晨和傍晚的楼梯口,总有一个小小的身影,那是小锐带着糖果、玩具等几样小礼物,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她们的感谢与依赖。
(课后时间团队成员与学生做游戏图/左佳渝)
将离别的那天,队员们的行囊被孩子们的心意填满,稚嫩的笔迹写出了郑重的感激。平时最活泼的一年级同学小微瘪着嘴,一手抓住行李箱,一手紧紧抱住队员的腿,怎么也不肯松手。“她的爸爸妈妈分开了,你们的到来带给她母爱一般的关爱。”村书记姜书记的话语道出了陪伴的重量,这些日子的关怀,成为孩子们缺失的情感里最珍贵的填补。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中南大学“乡遇青春”支教队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深意。十天的课程或许短暂,但成员们带来的陪伴与倾听,早已超越了知识的传递,成为孩子们童年里最温暖的印记。这不仅是一次支教行动的圆满落幕,更是青年力量扎根乡土、用爱浇灌成长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教育的土壤播下了更多希望的火种,让温暖的力量在城乡之间持续传递、生生不息。
欢送晚会:共同书写的告别诗篇
为回馈当地近期以来的支持与鼓励,支教团成员们与学生,村民们一起,在2025-08-0319时举办了一场欢送晚会,为这段撒播希望与梦想的旅途,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时间退回到晚会开始的几天前,成员们正有序细致得做节目策划与后勤准备。
小班孩子好奇心充沛,《小美满》手势舞的朗朗节拍恰好可以让他们指尖攒起细碎的甜。大班孩子朝气勃发,便排演《少年强则国强》舒展筋骨,展现新生代报效为国的接续力量。同时借《隐形的翅膀》去唱出青涩的旋律,放飞山村里的小小梦想。老师们的编排也各有巧思:女老师《日不落》舞蹈的编排,以大学生青春的活力与热情向孩子们寄出“爱”的明信片;中英西三语版《请记住我》的演唱,带大家回到了《寻梦环游记》的电影课堂,让大家能笑待这一份告别,离开不是终点,遗忘才是;男老师们则把《西游记》八十一难改成幽默短剧,给文化经典添了地域新趣。
17号晚,花鼓声撞开夜幕,乡亲们围坐台前,村支书恳切的开场发言,带着浓浓的乡音,肆撒对支教团到来深深的感谢。随后,乡亲们接续的地域文化表演,特色的戏曲展示让现场的氛围“热”了起来,当初在家访途中偶然撞见的《花鼓团圆》编排场景,在此刻,四十度高温与当晚的微风跨时间重叠,汗珠与笑意在同一张脸上浮现。“你们来月山,再累也值”的话语再一次于耳边呢喃,似比鼓点更加扣人心弦。
(成员与孩子们的合照图/赵硕)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自发唱起《陪我过个冬》《离别开出花》等歌曲,烟花绽放与童音交织成美好瞬间,为这场相聚添了几笔灵动。在结束之际,全场师生共同齐唱《送别》,从老师学生分开唱,葫芦丝独奏,再到大合唱,催人泪目。愿今后在天之涯地之角散落的师生们,能记住此刻,今宵别梦寒。
在村支书为孩子们准备的“小惊喜”礼物派送后,掌声随晚风落幕。没人说再见,但大家都懂,这场离别已化作种子,待来年重逢时破土发芽。(左佳渝 赵硕 王宇 丁新科 郝晨皓)
小孩支气管炎吃什么药hcv9jop7ns5r.cn | 铁娘子是什么意思hcv7jop5ns5r.cn | 脱发是什么原因hcv8jop2ns7r.cn | 598分能上什么大学hcv9jop5ns6r.cn | 搪塞什么意思hcv9jop5ns1r.cn |
菠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hcv8jop7ns6r.cn | 1997年出生属什么hcv8jop5ns5r.cn | 浆糊是什么意思hcv9jop1ns7r.cn | 什么药治痒效果最好hanqikai.com | 25属什么生肖wuhaiwuya.com |
乏力是什么意思hcv9jop5ns9r.cn | 为什么穿堂风最伤人hcv9jop1ns4r.cn | 杜仲是什么yanzhenzixun.com | 门客是什么意思hcv8jop6ns9r.cn | 十年粤语版叫什么名字hcv8jop9ns5r.cn |
同仁是什么意思hcv8jop9ns8r.cn | 电泳是什么hcv8jop8ns7r.cn |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什么原因hcv7jop7ns0r.cn | 肝fnh是什么病hcv9jop7ns2r.cn | 女人右下巴有痣代表什么hcv7jop9ns0r.cn |